浅谈初学篆书心得体会


心得体会 2021-12-08 08:08:27 心得体会
[摘要]以下是初学篆书心得体会,与各位文字爱好者来分享分享。可能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篆书作文>工作资料

【www.szsjdfz.com--心得体会】

以下是初学篆书心得体会,与各位文字爱好者来分享分享。可能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篆书的时候都会觉得这种字体很难学,不知道怎么将这种字写的好看美观,篆书本身还是特别好看的,那么本文是一位大师的学习心得,可以来参考一下。

浅谈初学篆书心得体会

篆体,汉字古代书体之一,也叫篆书。“篆者,传也,传其物理,施之无穷。”

一般人认为篆书很难学,原因有两点(1)难懂,难记;(2)大家不认识,难于交流。其实,学习篆书的好处是很多的,最突出的有三点:(1)篆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系统,学习它可以深刻理解汉字源流,从象形到抽象的演变过程,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;(2)掌握纯粹的“中锋”用笔,此笔法千古不易,将来对学习楷、隶、行、草各种书体都有帮助;(3)唐孙过庭说:“篆尚婉而通”,篆书重在锻炼线条和笔力,这对学习国画及篆刻的朋友来说无疑是内功的提升。

正因为篆书难懂、难记,所以笔者在学与教的过程中,常常结合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(以下简称《说文》)及《说文部目》来思考。一般建议初学者从秦小篆入门,字帖可选《峄山碑》。《峄山碑》是秦始皇(公元前219年)东巡时所刻。原石已不在,现在所见为北宋翻刻本。下面以《峄山碑》篆字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部首来“识篆”。

(1)《峄山碑》第一个字“皇”,字形下半部分是“王”字。《说文》释“王”:“天下所歸往也。董仲舒曰:‘古之造文者,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。三者,天、地、人也,而參通之者王也。’凡王之屬皆从王。李陽冰曰:‘中畫近上。王者,則天之義。’” 董仲舒的解释比较牵强,唐代书法家李陽冰提醒我们:中间那一横画要靠近上方。在篆书中,“王”和“玉”相似,初学者容易混淆。它们的区别就在横画的间隔不同。上两横靠近者为“王”,三横间隔均匀者为“玉”,这是重要的特点。

由此,我们又把《峄山碑》的“理”字找到,原来它的部首是“玉”。《说文》释“理”:“治玉也。”和玉有关。

大家还可以观察这两个部首字由“甲骨文--金文--小篆”的字源演变过程,发现它们有很大的区别:“王”横视即大斧之形,象征武力、权力;“玉”象是绳索穿起来的三片玉石(侧面)。《说文》释“玉”:“石之美。有五德。象三玉之連。丨,其貫也。”。我们再回到“皇”字,《说文》释“皇”:“大也。大君也。”皇是一国之君,当然底部是有权力的“王”作部首来支持。

如果是给小学生讲解,可以做一下延伸,请孩子们找找《新华字典》里有哪些“玉”字旁的汉字呢?查找之后发现一大串:“瑜、瑞、班、璞、环、球、琅、弄、莹、璧…… ”这么多啊!小朋友的兴趣来了,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规律:原来“玉”作部首,放在左右或者上方就省略一“点”,好象“王”字;放在下方作部首就保留一“点”作“玉”。一般说来,带“王”字旁的简化字都是有“玉”的含义存在的。我们再拓展一下,用古诗举例。唐·李白《送友人》:“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”这里的“班”字包含有两个“玉”,《说文》释“班”:“分瑞玉。”这里引申为离群的马(分离之意),千万不能解释为“斑马”,那可是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啊。老师这样举一反三,学生自然就记忆深刻,事半功倍!

浅谈初学篆书心得体会

(2)《峄山碑》第六个字“初”,《说文》释“初”:“始也。从刀从衣。裁衣之始也。”做衣服的第一件事,就是裁剪布料,所以左边“衣”部、右边“刀”部,引申为开始的意思。我们再看看图片上“衣”和“刀”的字源演变过程,都是独体象形字,学生一看即明。《说文·叙》中讲“六书”对会意字的定义:“会意者,比类合谊,以见指撝,武信是也”。“衣”和“刀”组合在一起,就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“初”。

(3)“初”的衣字旁“衤”有两点,示字旁“礻”和“衤”非常相似,容易混淆。区分两者的办法就是看字源演变。

《说文》释“示”:“天垂象,見吉凶,所以示人也。从二。三垂,日月星也。觀乎天文,以察時變。示,神事也。凡示之屬皆从示。” 三垂或者说三竖 ,表示“日、月、星”。段玉裁注:“”就是古文的“上”。董莲池《部首新證》:“考甲骨文,‘示’字原始的构型作 ,象神主,为独体象形字。” “示”的本义是神主或神灵,以“示”为部首的汉字,都包含有祭祀、祈祷或者沟通神灵的意义。查《新华字典》示字旁“礻”,还有许多同部字:“祀、祈、祷、神、祖、祠、祥、祝、福……”再查查和“衣服”有联系的“衤”字旁,有“被、袍、补、衬、衫、袄、袜、袖、袱、裤、裙……”这么多的例子,能让同学们触类旁通,理解了更多的汉字。

(4)当我们认识了篆字“初”之后,再到《峄山碑》找一个和它同部首的字“袭”。《说文》释“袭”:“左衽袍。从衣,龖省聲。”“袭”是和衣袍有关的形声字。上半部分是“龍”,为龖的简省,“袭”的古音可能读若龖dá。“龍”为象形字,字形有婉转飞动之状,容易明白。“龍”有多种写法,《峄山碑》的“龍”字,与周金秦刻相吻合,与《说文部目》稍微不同。我们可以看形状来理解记忆。

(5)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:我们在讲“初”字之时还认识了部首“刀”,借这把“刀”,请您剖析《峄山碑》的篆字“利”。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各位亲爱的读者,你们也来试着“说文解字”吧?这样一环套一环,把汉字部首当作介绍人,好像微信朋友圈一样,很快就认识许多篆字啦!

当然,“识篆”只是学习篆书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只有勤学苦练和多读书,才能提高篆书书法水平,这也是提高一切艺术水平的秘诀!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szsjdfz.com/wd/165899/

相关阅读
  • 2019学校开展学习两会活动心得体会 2019学校开展学习两会活动心得体会
  •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心得体会精选3篇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心得体会精选3篇
  • 2019公司干部培训心得体会5篇 2019公司干部培训心得体会5篇
  • 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心得体会 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心得体会
  • 学习吴圣霞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圣霞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
  •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
  • 幼儿园打造高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幼儿园打造高效教研活动心得体会
  • 浅谈初学篆书心得体会 浅谈初学篆书心得体会
为您推荐